法律工作者并不等同于律师,只有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才能合法使用"律师"称谓。冒充律师身份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 律师的法定条件
- 必须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 需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 经律师协会考核合格
- 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颁发执业证书
- 常见冒充律师的情形
- 法律咨询公司员工自称"律师"
- 未取得执业证的实习人员对外以律师名义接案
- 退休法官、检察官违规使用原职务身份招揽业务
- 通过互联网平台虚假标注律师身份
- 识别真假律师的方法
- 查验律师执业证原件(注明年检情况及执业机构)
- 通过当地司法局官网查询执业信息
- 注意识别律师执业证与法律职业资格证的区别
- 正规律师事务所办公场所悬挂执业许可证
- 冒充律师的法律后果
- 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
- 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5倍罚款
- 构成诈骗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 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时,建议通过当地律师协会官网查询正规执业律师,或直接到律师事务所当面核实身份信息。对于网络上的"律师"身份尤其要保持警惕,签订委托合同前务必确认其执业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