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断层、水体、应力异常区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指隐伏在煤层及其围岩中,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主要致灾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采空区相关因素
-
老窑采空区
已经采出的煤层区域可能残留瓦斯、水害隐患,且顶板易失稳引发冒顶事故。
-
封闭不良钻孔与废弃井筒
长期未使用的钻孔或废弃井筒可能成为地下水流通道或瓦斯泄漏通道。
二、地质构造因素
-
断层与褶皱
岩层断裂或褶曲可能形成导水构造带,诱发突水、瓦斯突出等灾害。
-
裂隙与陷落柱
裂隙系统易导致地层失稳,陷落柱则可能引发地表塌陷或堵塞排水系统。
三、水文地质因素
-
含水层与地下水体
包括地表河流、含水层、导水裂缝带等,可能引发淹井、突水事故。
-
古河床冲刷带与隔水层缺失区
古河床活动可能改变地下水流向,隔水层缺失则加剧水害风险。
四、应力与物理特性因素
-
应力集中区与煤层厚度异常
地层应力集中或煤层厚度突变可能诱发冲击地压、煤层自燃等灾害。
-
高瓦斯含量区与煤层自燃倾向性
高瓦斯浓度易引发爆炸,煤层自燃则可能因氧化反应产生高温引发其他灾害。
五、其他特殊因素
-
封闭不良钻孔与油气井
隐藏的油气井可能因压力波动引发事故,封闭不良的钻孔易成为灾害源头。
-
边坡软弱夹层与古滑坡体
采掘活动可能诱发边坡失稳或古滑坡,威胁矿井安全。
六、管理相关风险
-
普查与监测不足 :隐蔽致灾因素探测难度大,若普查不细致,易遗漏隐患。
-
防治措施不当 :即使发现隐患,若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仍可能演变为灾难性事故。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等特点,需通过科学普查、动态监测和规范管理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