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地质构造与岩性分析:
- 研究矿区及周边区域的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皱等,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
- 分析矿区岩性特征,了解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评估隐蔽致灾因素提供依据。
-
水文地质调查:
- 调查矿区及周边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类型、水位、水量、水质等。
- 分析地下水与矿井水的相互关系,评估地下水对矿井安全的影响。
-
瓦斯赋存与运移规律研究:
- 研究矿区瓦斯的赋存状态、含量、压力等参数,了解瓦斯的分布规律。
- 分析瓦斯的运移路径和影响因素,评估瓦斯突出、爆炸等灾害的风险。
-
煤层自燃倾向性评估:
- 评估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包括煤的变质程度、含硫量、含磷量等指标。
- 分析煤层自燃的触发条件和传播机制,评估煤层自燃灾害的风险。
-
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 评估矿区冲击地压的危险性,包括煤层厚度、硬度、弹性模量等指标。
- 分析冲击地压的成因机制和预测方法,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
顶板管理与支护设计:
- 研究矿区顶板的类型、厚度、强度等参数,了解顶板的稳定性。
- 分析顶板事故的成因和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顶板管理与支护设计。
-
其他隐蔽致灾因素调查:
- 调查矿区是否存在其他隐蔽致灾因素,如火区、老空区、采空区等。
- 分析这些因素对矿井安全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通过全面、系统的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矿井中存在的各种隐蔽致灾因素,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