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已明确2025年起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新政策,核心亮点包括:男性退休年龄逐步延至63岁、女性分两类延至55/58岁,采用“小步调整+弹性选择”机制,并同步提高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至20年。
-
政策框架与目标
新政策以15年为过渡期,男性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退休,最终达63岁;女性原50岁退休的每2个月延迟1个月至55岁,原55岁退休的每4个月延迟1个月至58岁。弹性机制允许职工自愿提前或延后退休(最长3年),但不得低于原退休年龄下限(男60岁/女50岁)。 -
配套调整与影响
从2030年起,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每年增加6个月,10年内从15年提至20年。多缴多得、晚退多得原则下,延迟退休可提升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每多缴1年增发1%,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同步优化。 -
政策动因与平衡
改革应对人口老龄化(65岁以上占比15.4%)和劳动力减少趋势,同时适应人均寿命(78.6岁)与受教育年限(14年)提升。分类推进避免“一刀切”,兼顾不同群体需求,如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 -
查询与规划建议
职工可通过人社部官网、电子社保卡等渠道查询个人退休年龄,临近退休者需关注缴费年限是否达标。年轻人应尽早参保,利用个人养老金制度补充保障,并合理规划职业与健康管理。
延迟退休是系统性改革,需结合个人情况动态调整策略。政策工具已预留弹性空间,关键在于提前了解规则、主动规划,以平衡工作、养老与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