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的全称是“申论考试”,它是中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核心科目之一,专为测查考生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及文字表达能力而设计。其名称源自“申而论之”,强调对材料的引申阐述与逻辑论证,自2000年成为国考固定科目后,已成为选拔公务员的核心测评工具。
-
名称由来与核心定义
申论取自古代“申述论证”之意,字面拆解为“申”(说明、引申)与“论”(分析、议论),要求考生基于给定社会问题材料,系统提炼观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其本质是模拟公务员日常处理政务的思维过程,突出现实针对性与政策落实能力。 -
考试形式与能力要求
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分省级以上、市(地)级及行政执法类三类命题,重点考查:- 阅读理解能力:快速抓取材料核心矛盾;
- 综合分析能力:多角度拆解问题本质;
- 文字表达能力:用规范公文语言清晰陈述对策。
-
与古代策论的区别
虽借鉴科举“策论”形式,但申论更注重基层实务,例如从环境污染、社区纠纷等具体案例出发,要求提出可操作方案,而非空谈宏观政策。 -
备考关键点
高分需突破“抄材料”误区,通过政策理论积累和逻辑训练,将材料分析转化为有深度的行政决策建议,体现公务员角色定位。
掌握申论的核心在于理解其“以材料为基、以问题为导向”的考查逻辑,考生需通过持续练习提升从现象到对策的完整链条构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