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是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细化描述,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国家标准,一级分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12个类别,而二级分类进一步细化为73个类别,以数字编码方式呈现,便于统一管理和统计。

一级分类概述

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主要包括以下12个类别:

  1. 耕地: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等。
  2. 园地:种植多年生木本或草本作物的土地,如果园、茶园等。
  3. 林地:生长乔木、竹类和灌木的土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等。
  4. 草地:用于牧业生产的土地。
  5. 商服用地:商业、服务业等用地。
  6. 工矿仓储用地:工业、矿业和仓储用地。
  7. 住宅用地:城乡居民住宅用地。
  8.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行政办公、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9. 特殊用地:军事设施、宗教用地等。
  10. 交通运输用地: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用地。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2. 其他土地:未利用土地或难以归类的土地。

二级分类特点

二级分类是对一级分类的进一步细化,例如:

  • 在耕地类别下,细分为水田(011)、水浇地(012)和旱地(013)。
  • 园地类别下,包括果园(021)、茶园(022)和其他园地(023)。
  • 林地类别下,分为有林地(031)、灌木林地(032)等。

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的意义

  1. 统一分类标准:通过二级分类,实现全国土地利用现状的统一管理和统计。
  2. 提高管理精度:二级分类有助于更精确地掌握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为土地规划、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支持政策制定:为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城乡规划等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总结

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科学、统一的分类体系,不仅提高了土地调查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还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随着土地资源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二级分类将在精细化管理和生态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253427.html

相关推荐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25

2025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延续了以往的科学体系,涵盖6大一级类型和25个二级类型 ,核心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地及未利用土地,其中耕地细分水田/旱地,林地区分郁闭度等级,草地覆盖度需达5%以上。 主要分类及特点 : 耕地 :占比最大,分为水田(有灌溉设施,种植水稻等)和旱地(依赖天然降水),包含轮作地及临时经济作物用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 林地 :按植被密度划分,如郁闭度>

2025-04-30 资格考试

规划公示后的下一步骤

规划公示后的下一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需按程序推进: 一、收集与整理公众反馈 建立反馈渠道 通过公示平台、意见箱、听证会等方式广泛收集公众对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分类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反馈进行分类整理,重点关注涉及环境、社会经济等核心问题的建议,并进行综合分析。 二、方案调整与优化 修改规划方案 根据公众反馈和专家评审意见,对规划方案中的问题部分进行修改完善,确保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025-04-30 资格考试

规划公示和规划公告区别

公示征求意见,公告单向告知 规划公示和规划公告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的核心区别体现在目的、程序和公开方式等方面: 一、核心目的不同 规划公示 以公开宣示为核心,旨在广泛征求公众对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符合公众利益。例如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需通过公示、听证会等形式收集利害关系人的反馈。 规划公告 侧重于单向告知公众规划决策结果或法定事项,强调程序的公开透明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全文

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全文主要围绕‌稳定承包关系、规范流转程序、保障农民权益 ‌三大核心展开,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法性及限制条件,强调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农业用途和农民权益。 ‌分点论述: ‌ ‌承包关系与权利保障 ‌ 细则规定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保持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四权统一的经营权。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禁止任何组织侵占或扣缴。 ‌流转规则与限制 ‌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区别

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是两种不同的规划类型,它们在目标、范围和方法上有显著区别。 土地规划主要关注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而城乡规划则侧重于城市和乡村的整体发展与建设。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1.目标和侧重点:土地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它主要关注如何合理分配土地用于农业、工业、住宅等不同用途,以最大化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规划后多久可以拆迁

土地规划公示后,拆迁启动时间通常需至少30日(法定征求意见期),但实际执行可能因程序复杂度、补偿协商等因素延长至数月甚至数年。 法定程序与最短时限 规划公示后,政府需组织方案论证并公开征求意见,法律明确要求该阶段不得少于30日。若无重大异议,公示结束即可推进拆迁,但涉及旧城区改造等特殊情况可能需召开听证会,进一步延长流程。 影响拆迁进度的关键因素 行政效率 :审批层级多、部门协调慢会拖延时间。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公示完是不是就意味着拆迁

土地公示完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拆迁。 土地公示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土地征收、使用等情况进行公开告知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考量因素: 土地征收目的 :土地公示可能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调整等,但并不特定指向拆迁。 补偿安置方案 :公示内容会包括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补偿安置方案,这是拆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公示本身并不决定拆迁的必然性。 公众意见征求 :公示期间

2025-04-30 资格考试

2027年土地承包政策

​​2027年土地承包政策的核心是“稳定与延续”:承包关系将再延长30年至2057年,遵循“大稳定、小调整”原则,确保农民长期权益,同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 ​ ​​政策核心内容​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直接顺延30年,无需重新分配。承包权以户为单位延续,新增人口可通过家庭内部共享土地权益,而非重新分地。特殊情形(如整户消亡)由集体收回土地,外嫁女权益依法保留。 ​​农民权益保障​

2025-04-30 资格考试

2027年土地会流转吗

会 根据202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的政策,土地流转的相关情况如下: 一、土地流转的总体政策 承包期延长 202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现有承包地将直接延长30年,至2057年,保持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关系不变。 不重新分配土地 政策明确禁止重新分配土地,仅通过延长承包期解决到期问题。 二、土地流转的可行性 确权土地的延续性 已经完成确权的土地,承包权将延续30年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现状图

​​土地现状图是反映特定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面积的核心技术图纸,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土地规划、生态保护和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 通过图形化展示耕地、林地、建筑用地等地类信息,它能直观呈现土地资源现状,助力科学管理。 ​​核心要素与制作流程​ ​ 土地现状图需基于实地调查或遥感影像解译,通过GIS软件绘制,并标注地类界线、图例和注记。​​关键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如二调、三调成果)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分为哪三大类

​​土地根据用途可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 ​,这是我国《土地管理法 》的核心分类标准。​​农用地​ ​直接支撑农业生产,​​建设用地​ ​满足城乡发展需求,​​未利用地​ ​则是尚未开发的资源储备,三者共同构成土地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框架。 ​​农用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是粮食安全和生态平衡的根基。例如,耕地需严格保护以防止非农化,而林地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

​​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我国首个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标准,采用两级分类体系(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以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和覆盖特征为核心依据,为土地资源调查、规划和管理奠定了科学基础。​ ​ 其核心亮点包括:​​首次实现全国土地分类标准化​ ​、​​明确耕地细分(如水田/旱地)​ ​、​​覆盖城乡全域(含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并成为后续国土管理政策的重要参考框架。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以下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对照表,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整理而成: 一、农用地分类 耕地 水田(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 水浇地(有灌溉设施的旱地) 旱地(无灌溉设施的旱生作物地) 复垦地、休闲地(轮歇地、轮作地) 果园(种植果树) 茶园(种植茶树) 其他园地(桑树、橡胶等) 园地 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地,覆盖度≥50%或株数≥70% 包括育苗地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 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和统一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分类,为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该标准将土地分为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涵盖了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土地。以下是关于该分类标准的详细解读: 1

2025-04-30 资格考试

最新土地分类国家标准

12级分类体系 截至2025年4月,中国最新土地分类国家标准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该标准由国土资源部组织修订,2017年正式实施。以下是核心内容: 一、分类体系结构 一级类 :共12个,包括 耕地(如水田、旱地、园地等) 园地(果园、茶园、橡胶园等) 林地(乔木林、灌木林、红树林等) 草地(天然牧草、人工牧草等) 商服用地(零售商业、批发市场等)

2025-04-30 资格考试

用地现状是什么意思

用地现状是指‌某一区域当前的土地利用状况 ‌,包括土地用途、开发强度、环境特征等核心要素。‌它反映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 ‌,是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 ‌核心构成要素 ‌ 用地现状通常涵盖三大维度:一是‌土地用途分类 ‌(如住宅、工业、农田等);二是‌空间开发特征 ‌(如建筑密度、容积率);三是‌生态与基础设施配套 ‌(如绿地比例、道路网络)。通过卫星遥感、实地调查等手段获取数据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地块分析应该分析什么

地块分析的核心是评估土地的综合条件与开发潜力,需重点分析地理位置、周边配套、交通状况、地形特征及政策规划五大要素,以确定**开发用途和投资价值。 地理位置 包括城市等级、区域定位及地段价值。例如,一线城市核心地块商业潜力更高,而郊区更适合低密度住宅;需对比同类城市差异,挖掘升值空间。 周边配套 教育、医疗、商业等设施直接影响项目吸引力。配套齐全的地块能提升居住或商业价值

2025-04-30 资格考试

选址意见书上的用地规模是写新增建设用地吗

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 选址意见书上的用地规模是否涉及新增建设用地需根据项目性质和用地类型进行区分: 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 若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如占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需在用地报批前办理用地预审,并纳入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项目计划。此时,用地规模会明确标注为“新增建设用地”,并详细说明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分布。 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

关于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的分析,综合多来源信息,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总量与分布 我国国土面积约959.7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仅0.95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但分布不均,如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地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类型与结构 土地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其中生态用地占比最高(50.7%)

2025-04-30 资格考试

土地收储程序的五个基本流程

​​土地收储程序的五个基本流程包括:申请收购、权属核查、费用测算、方案报批和合同签订。​ ​ 这一程序通过政府与土地使用权人的协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保障原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申请收购​ ​:土地使用权人向土地储备机构提出书面申请,提交土地权属证明、规划用途等材料,启动收储程序。 ​​权属核查​ ​:储备机构实地调查土地面积、四至范围、地上物状况

2025-04-30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