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延续了以往的科学体系,涵盖6大一级类型和25个二级类型,核心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居民地及未利用土地,其中耕地细分水田/旱地,林地区分郁闭度等级,草地覆盖度需达5%以上。
主要分类及特点:
- 耕地:占比最大,分为水田(有灌溉设施,种植水稻等)和旱地(依赖天然降水),包含轮作地及临时经济作物用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
- 林地:按植被密度划分,如郁闭度>30%的有林地、40%以上的灌木林,兼具生态保护与经济价值(如用材林、果园)。
- 草地:覆盖度超5%的草本植被为主,含疏林草地,用于牧业和生态修复,对防风固沙至关重要。
- 水域与居民地:水域包括河流、湖泊等资源;居民地涵盖城乡建设用地,随城市化进程扩展,需平衡开发与生态保护。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类型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需兼顾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