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的核心在于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对策可行,其格式需遵循“标题—引论—分析—对策—结尾”的基本框架,方法上强调紧扣材料、标项撮要、分条列项。
-
格式规范是基础
申论标题需简明扼要,居中排列;正文采用“标项撮要”格式,用“一、(一)1.(1)”等层级标记,避免混乱。引论开门见山,用政策背景或社会现象引入主题;分析部分需结合材料,分点阐述问题成因或影响;对策部分占全文60%篇幅,措施需具体可行;结尾总结升华,呼应主题。 -
方法上注重材料整合
申论写作必须紧扣给定材料,提炼核心问题与对策。例如,材料中的案例、数据可直接转化为论据,避免主观臆断。分析时采用“问题—原因—影响”链条,对策需针对性强,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等,体现可操作性。 -
语言表达与卷面要求
语言需简洁规范,避免口语化或华丽辞藻。卷面整洁至关重要:书写工整、少涂改,段落间距均匀。标点符号使用准确,如分号分隔并列对策,冒号引出具体措施。 -
时效性与深度并重
结合最新政策或社会热点(如“乡村振兴”“数字化转型”)提升文章现实意义。分析需有理论高度,如引用“科学发展观”“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概念,但避免空泛,需用材料实例支撑。
掌握申论写作的格式与方法,不仅能应对考试,更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多练习真题、模仿优秀范文,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