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慰问金发放标准明确规定:慰问金发放对象主要为困难群众、优抚对象及特殊贡献者,发放金额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和对象困难程度动态调整,需严格遵循"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原则。以下是具体执行要点:
-
发放对象分类
重点覆盖三类人群:低保户、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退役军人、烈士家属等优抚对象;因公受伤、见义勇为等特殊贡献者。部分地区将受灾群众、重大疾病患者纳入临时慰问范围。 -
金额标准梯度
基础标准为300-2000元/人次,经济发达地区可上浮30%。特殊情形如因公殉职家属慰问金可达3-5万元,同时配套生活物资或服务帮扶。 -
审批发放流程
实行"村/社区初审-乡镇复核-县级民政部门终审"三级审核,通过银行卡直接拨付。要求公示受助名单不少于7个工作日,建档留存发放记录备查。 -
动态调整机制
每年参照CPI涨幅和居民收入水平修订标准,突发公共事件时可启动应急慰问预案,24小时内完成特事特办审批。
重要提示:申请人需持有效身份证件及证明材料向户籍所在地居委会申报,虚报冒领将承担法律责任。当前政策特别强调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倾斜支持,2025年度新增"新市民群体"慰问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