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安排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企业承担,且检查结果需书面告知劳动者。关键点包括:体检具有法定强制性、覆盖职业活动全周期、机构需具备资质、结果直接影响岗位安排,违规企业将面临高额罚款。
职业健康检查分为三类:
- 上岗前检查:筛查职业禁忌证,确保劳动者适合岗位,如粉尘作业者需排除呼吸系统疾病。
- 在岗期间定期检查:根据危害因素类型确定周期(如噪声作业每年1次),早期发现职业病倾向。
- 离岗时检查:确认离职健康状况,未完成检查不得终止劳动合同。
体检机构需经省级卫生部门备案,项目严格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执行。例如接触铅的劳动者需检测血铅、尿铅,而粉尘作业者需进行肺功能和胸片检查。
用人单位法律责任:
- 未组织检查最高罚款30万元,并可能被责令停业。
- 发现职业禁忌或疑似职业病需调岗或安排诊断,否则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权利:
- 有权拒绝无体检的高危岗位作业。
- 可要求企业提供完整检查报告,并对结果异议申请复检。
职业健康体检是预防职业病的核心防线,企业需建立健康档案并保存至少30年。劳动者应主动参与检查,维护自身权益,双方共同筑牢职业健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