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案辅导记录主要包括学生基本信息、问题评估、辅导目标和具体干预措施等核心内容,通过系统记录帮助教师跟踪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并提供针对性支持。
-
学生基本信息
记录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年级、家庭背景等基础信息,同时注明转介原因(如情绪波动、行为异常或学业困难等),为后续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
问题评估与分析
详细描述学生的心理或行为表现,如焦虑、注意力分散、社交障碍等,并结合观察、访谈或心理测评工具(如MHT量表)分析问题的可能成因,如家庭环境、学业压力或同伴关系影响。 -
辅导目标设定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例如“减少课堂干扰行为”或“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目标需具体、可量化,便于后续效果评估。 -
干预措施与过程
记录采用的辅导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沙盘游戏或团体辅导,并说明实施频率、时长及学生的反应。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改善社交技巧,或布置情绪日记任务跟踪进展。 -
效果反馈与调整
定期评估学生改善情况,对比初始问题表现,调整干预策略。若效果不佳,需重新分析原因并修订方案,如引入家长协同辅导或调整学业任务难度。
个案辅导记录是动态过程,需持续更新并注重隐私保护,通过科学记录帮助教师、家长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