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细则主要围绕培训主体、对象、政策及实施路径展开,不同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培训主体认定
-
涵盖主体 :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含民办)、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实训基地等均可申请补贴。
-
申请条件 :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配备专兼职教师队伍(创业培训教师需持资格证书),并具备培训能力。
二、培训对象与政策
-
重点群体 :包括贫困家庭子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退役军人、残疾人等,提供免费或补贴培训。
-
补贴类型 :对贫困群体培训给予生活费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和企业职工按规定补贴,支持“新八级工”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技能等级评价。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
核心内容 :涵盖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法律法规、安全环保等综合素质,结合市场需求设置家政、电商、汽修等就业技能。
-
创新形式 :支持“试创业”实践、国际技能研修、产教融合等,提升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实施路径与目标
-
实施路径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企业培训与产业链衔接,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
目标 :到2025年底,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比例提高,高技能人才占比显著提升,形成覆盖城乡的技能生态链。
五、政策激励措施
-
资金支持 :统筹就业补助、失业保险基金等资源,实施差异化补贴,激发企业及劳动者积极性。
-
荣誉激励 :支持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基地,对首席技师等给予待遇保障。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地区实施细则的共性要求与特色措施,具体实施需结合当地政策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