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借款利息超过年利率12.4%即属违法,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这一标准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年期**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计算,当前LPR为3.1%,因此法定上限为12.4%。若借贷合同约定利率超过此红线,法院将不支持超额利息的追偿,且已支付部分可要求返还。
1. 法律依据与动态调整机制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采用“LPR四倍”规则,利率上限随LPR每月调整而变化。例如,2025年4月LPR为3.1%,上限即为12.4%。此规定适用于民间借贷(个人或非金融机构间的借款),而金融机构**适用不同监管标准。
2. 新旧规则对比与实务影响
2020年8月前的借贷适用“两线三区”规则(24%和36%),此后统一改为LPR四倍。例如,若2025年签订合同约定年利率18%,超出的5.6%利息无效。实务中需注意合同成立时的LPR值,而非签约或诉讼时的数值。
3. 违法高息的风险与应对
放贷人若收取超过12.4%的利息,不仅面临民事无效后果,还可能因暴力催收等行为触犯刑法。借款人可通过协商、投诉或诉讼**,需保留合同、转账记录等证据。即使自愿支付超额利息,后期仍可主张返还。
4. 特殊情形与例外
复利(利滚利)需满足各阶段利率均不超当期LPR四倍,且总利息不超过本金加法定上限总和。小额**公司等七类金融机构不受此限制,但综合费率通常受其他法规约束。
理性借贷需牢记“12.4%”红线,签约前核查最新LPR数据,避免陷入高息陷阱。遇到纠纷时,及时寻求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切勿因高息压力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