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试行在哪一年

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试行)》于‌1979年9月‌颁布,标志着环境保护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阶段。这部法律作为新中国环境立法的里程碑,为后续环保体系完善奠定了基础。

分点展开:

  1. 立法背景

    • 20世纪70年代,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导致生态问题凸显,"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粗放发展模式造成严重污染
    •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推动我国环保意识觉醒,为立法创造了国际条件
  2. 核心意义

    • 首次确立"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构建环境管理基本框架
    • 试行期间积累了污染治理经验,为1989年正式版《环境保护法》铺路
  3. 时代影响

    • 推动地方政府设立环保机构,形成早期监管体系
    • 带动《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专项立法出台

这部试行法虽已废止,但其确立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仍深刻影响着当前生态保护实践。公众可通过参与环保监督、践行垃圾分类等方式延续法治精神。

本文《环境保护法试行在哪一年》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369251.html

相关推荐

遇到老赖欠钱不还怎么办

遇到老赖欠钱不还,可通过以下法律途径**: 一、协商还款 友好沟通 优先通过电话、短信或面谈提醒还款,明确表达还款意愿和期限,保留沟通记录作为证据。 签订书面协议 若无书面证据,可协商补签借条或还款协议,明确金额、利息、分期计划等条款,并通过公证增强法律效力。 二、法律手段 发送律师函 律师函可中断诉讼时效(3年重新计算),并明确不履行债务的法律后果,多数人收到后需重视。 申请支付令

2025-05-01 资格考试

欠钱不还已经执行了没钱还怎么办

申请中止执行或追责 针对欠钱不还且执行后仍无财产可执行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申请中止执行 主动申请中止 债权人可向执行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说明债务人暂时无偿还能力,请求中止执行程序。法院将审查后决定是否中止。 提供财产线索 若已知债务人有潜在财产(如房产、车辆、存款等),可及时向执行法院提供线索,由法院继续调查执行。 二、追责与法律手段 追讨其他债务

2025-05-01 资格考试

老赖还钱后会留案底吗

不会 老赖(失信被执行人)在履行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后,不会留下刑事案底。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民事执行与案底的关系 民事案件不产生案底 欠债不还属于民事纠纷,法院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强制执行,该过程不会产生刑事案底。即使进入强制执行阶段,也仅会在征信报告留下逾期记录,而非刑事处罚记录。 履行义务后信用恢复 当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义务后,法院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2025-05-01 资格考试

老赖不还钱杀了他犯法吗

老赖不还钱杀害对方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将面临故意杀人罪的严厉惩处,最高可判处死刑! 解决债务纠纷必须通过合法途径,暴力行为不仅无法追回欠款,反而会让自己承担更严重的法律责任。 法律明确禁止私力复仇 任何情况下,债权人无权对债务人采取暴力手段。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有明确规定,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均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债务纠纷应通过诉讼、强制执行等司法程序解决。

2025-05-01 资格考试

老赖不还钱坐完牢还用还钱吗

​​老赖不还钱坐完牢后仍需偿还债务​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相互独立​ ​,坐牢是对违法行为的刑事处罚,而债务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刑事处罚不能免除民事偿债义务​ ​。债权人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继续追讨,法院可强制执行老赖名下财产。 ​​法律依据明确​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和《刑法 》相关规定,债务关系不因刑事处罚而消灭。例如

2025-05-01 资格考试

老赖的下场有多可怕

信用破产,生活受限 老赖(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后果可分为法律制裁、道德谴责、经济困境和心理压力四个层面,具体影响如下: 一、法律制裁 刑事责任 恶意拖欠债务、抗拒执行等情节严重的老赖,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牢狱之灾。 强制措施 包括财产冻结、拍卖、车辆扣押、账户冻结等,甚至限制高消费(如禁止乘坐飞机、入住星级酒店)。 罚款与拘留 可能因拒不履行义务被处以罚款,严重者面临短期拘留。 二、道德谴责

2025-05-01 资格考试

老赖不还钱多久自动消除

​​老赖不还钱的记录通常会在履行还款义务后5年自动消除,但若存在暴力抗拒执行、多次失信等严重行为,期限可能延长至5年甚至长期保留。​ ​ 失信名单公示期一般为2年,但信用报告中的不良记录需满5年才能彻底清除。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基础消除规则​ ​ 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后,法院会在5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5年后信用记录恢复。若未履行义务,失信名单公示期为2年

2025-05-01 资格考试

老赖不还钱会影响另一半吗

老赖不还钱是否会影响另一半,需根据债务性质和婚姻关系状态综合判断,具体影响如下: 一、财产影响 共同债务需共同偿还 若债务形成于婚姻存续期间且用于共同生活(如购房、家庭经营),配偶可能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共同财产可能被执行以清偿债务。 个人债务通常不影响配偶 若债务为个人行为(如赌博、个人投资),且未用于共同生活,配偶无需承担清偿责任。 二、信用与生活影响 信贷受限

2025-05-01 资格考试

为什么警察说老赖是精神病

警察说老赖是精神病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老赖的行为表现出极端的自私、不负责任和缺乏同理心,这些特征与某些精神疾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 。这种说法并不是在医学上对老赖进行诊断,而是在描述其行为模式时的一种比喻或夸张的表达。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说法: 1.行为特征相似:老赖通常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往往不顾及他人的权益和感受,只追求自身的利益

2025-05-01 资格考试

老赖欠钱三年不还怎么办

针对老赖欠钱三年不还的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协商与催款 优先协商还款 尝试与债务人友好沟通,明确还款金额、期限及违约责任,签署《还款协议》并公证,便于后续执行。 发送催款函 若协商无果,可发送催款函,明确告知逾期后果并保留发送记录。催款函可延长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为后续诉讼或执行提供依据。 二、法律途径 起诉** 起诉时效 :普通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自债务到期之日起计算。若超过时效

2025-05-01 资格考试

《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

《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环境保护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明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这一关键日期的设定,旨在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鼓励人们采取积极行动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 世界环境日的设立背景 世界环境日的设立可以追溯到1972年,当时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2025-05-01 资格考试

新环境保护法发布后一年多时间里

新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实施以来,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法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其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环境执法力度显著增强 新环保法赋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执法权限,包括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手段,使执法更具威慑力。据相关数据显示,各地环保部门在一年内查处违法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罚款金额也创下新高。 2. 公众环保意识显著提升 新环保法将每年的6月5日设立为“环境日”

2025-05-01 资格考试

2015年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法

2015年1月1日实施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修订次数最多、调整范围最广的环境保护法律,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以下是主要亮点: 一、核心修订内容 法律地位与基本原则 明确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国家的 基本国策 ,并新增"损害担责"原则,强化污染者责任

2025-05-01 资格考试

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列为

2014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列为“史上最严”环保法 ,因其大幅提升了违法成本、强化了政府责任,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法律,彰显了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违法成本大幅提升 是此次修订的一大亮点。新法不仅增加了罚款的额度,还引入了按日连续计罚制度。这意味着,如果企业违法排污且拒不改正,罚款金额将按日累计,上不封顶。这一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法律的威慑力,促使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 强化政府责任

2025-05-01 资格考试

2014年保护生态环境列入什么内容

2014年,中国将​​生态环境保护​ ​全面纳入国家战略核心内容,​​修订《环境保护法》​ ​确立为“史上最严”基础性法律,并​​首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构建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重的制度体系。 ​​新《环境保护法》实施​ ​ 2014年4月修订通过的《环境保护法》强化政府与企业责任,新增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明确公民环境权利与义务,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法治化。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启动​

2025-05-01 资格考试

环境保护法每年的几月几日

​​中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每年6月5日为法定“环境日”​ ​,这一日期与联合国确立的“世界环境日”同步,旨在通过法律形式强化全民环保意识,推动生态保护行动。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法律依据与全球同步​ ​ 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第十二条首次将6月5日定为环境日,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确立的“世界环境日”完全一致,体现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立场。

2025-05-01 资格考试

环境保护法2014新制度

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引入了多项新制度,以强化环境保护法治保障。以下是主要创新点: 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地位 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立为立法目的,明确“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五大原则,强化政府、企业及公众的环境责任。 环境管理基本制度完善 环境监测制度 :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要求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025-05-01 资格考试

民法典关于环境的规定

我国《民法典》是全球首部系统规定“绿色条款”的民法典,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民事活动全过程,通过总则的“绿色原则”和分编的具体规范,构建了从资源节约到污染追责的完整生态法律体系。 总则确立绿色原则 民法典第九条明确要求民事活动必须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这一基本原则贯穿物权、合同、侵权等各领域,成为评判民事行为合法性的核心标准。 物权行使的环保限制 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规排放污染物或弃置固体废物

2025-05-01 资格考试

2024年环境相关法律法规

2024年,我国环境相关法律法规迎来多项重要更新,聚焦海洋保护、碳排放交易、生态补偿等关键领域 ,以法治手段推动绿色转型。以下从五大方向展开解读: 海洋环境保护强化 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对污染行为的监管,明确生态修复责任,覆盖从海岸工程到深海活动的全链条治理,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碳市场法制化突破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确立全国碳市场规则

2025-05-01 资格考试

环境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以下是截至2024年4月适用的环境安全法律法规清单,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环境保护类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规定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涵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针对大气污染制定防治措施,明确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保障水环境安全,规范污染源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加强固体废物管理

2025-05-01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