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9+1”改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而推出的系统性方案,旨在通过分类管理、优化职能、完善制度,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具体如下:
一、核心内容
-
分类推进
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类:
-
行政类 :承担行政职能的单位转为行政机构或划归行政机构,取消行政级别,实行总量控制。
-
经营类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强化公益属性。
-
公益类 :保留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公益属性,理顺与主管部门关系,推进管办分离。
-
-
人事制度改革
-
岗位分级 :设置9个岗位等级,明确职责与工资待遇,体现公平性和激励性。
-
合同制管理 :打破“铁饭碗”,推行合同制,优化招聘、考核、晋升流程。
-
-
薪酬与绩效改革
-
绩效工资制 :取消与职务、职称挂钩模式,根据工作表现分配薪酬。
-
财税调整 :不同类别事业单位实行差异化财政政策,过渡期给予资金支持。
-
二、改革目标
通过分类管理提升事业单位运行效率,强化公益属性,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同时推动事业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三、影响范围
涉及超4000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公立医院、高校等领域的编制人员可能转为合同工,部分人员面临岗位调整、收入变化及社会保障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