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4-2026年)是国务院安委会统筹部署的全国性专项行动,旨在通过“八大行动”20条措施和“1+31”子方案体系,系统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其核心目标是2024年消除重大隐患存量、2025年遏制增量、2026年形成动态清零机制,重点强化“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推动安全生产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
行动框架与目标
方案以三年为周期,分阶段推进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覆盖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培训、安全科技应用、全民素质提升等全链条环节。例如,2024年底前完成矿山企业负责人集中培训,2026年实现高危行业监测预警系统全覆盖,通过工程性治理(如化工园区风险降级、农村路段安全设施完善)夯实基础。 -
关键措施亮点
- 责任体系创新:建立“一件事”多部门协同机制,明确行业牵头责任,如交通运输领域由牵头部门组织全链条排查。
- 技术赋能监管: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监测,要求危化品企业2025年前接入电力监测系统,提升隐患识别精准度。
- 闭环管理机制:实行重大隐患清单制,通过政府督办、企业自查(高危行业每月1次)、专家参与的三级整改模式,确保销号闭环。
-
地方实践深化
各省市结合区域特点细化方案,如河南将“八大行动”扩展为“十大行动”,增加党政领导干部安全能力提升任务;河北聚焦“十大行动25项措施”,强化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地方差异化措施(如德州“四不”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了行动针对性。 -
长效保障机制
通过考核巡查、预算倾斜、法规修订等支撑体系,确保行动落地。例如,将治本攻坚纳入安全生产考核重点,优化“多暗访、多通报”督查方式,并推动安全生产法配套制度完善。
当前,各地已进入攻坚深化阶段,企业需重点关注隐患动态排查与科技手段应用,个人可通过参与安全培训、应急演练提升自救能力。这一行动不仅是政策要求,更是全社会协同构建安全防线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