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书并非只有承诺人签字才有效,其法律效力取决于内容合法性、双方合意表达和签字真实性三个关键要素。即使仅有承诺人签字,只要内容不违法且能证明是真实意思表示,通常也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涉及双方权利义务时,建议双方签字或盖章以强化证据力。
-
签字的核心作用
承诺人签字是确认意思表示的重要方式,能证明承诺人对内容的认可。手写签字比电子签名更具法律效力,若存在指纹或公证则进一步强化真实性。例如个人借款承诺书仅有借款人签字,法院仍可能采信。 -
内容合法性优先原则
即使双方签字,若承诺内容违反法律(如高利贷条款)或公序良俗,整份文件无效。比如承诺"自愿放弃社保"的条款,即使签字也会被认定无效。 -
特殊场景的额外要求
- 涉及重大财产处分(如房产抵押)需双方签字或盖章
- 企业出具的承诺书通常需加盖公章
- 涉外合同可能要求公证或认证程序
-
证据链的补充方式
当仅有单方签字时,可通过聊天记录、见证人、履约行为(如已支付款项)等佐证真实性。口头承诺结合后续实际履行也可能被认定为有效。
提示: 日常交易中建议双方签署书面文件,个人签字配合手印或日期更稳妥,大额承诺最好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电子签名需符合《电子签名法》规定才具同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