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已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4个县(市、区)和3个整市推进的地级市,重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跨村流转等创新机制。关键亮点包括:海南文昌市等地区保障农民住房权益,浙江绍兴市等整市试点推动城乡融合,四川郫县等区域允许使用权跨村交易,河南长垣县试行超面积有偿使用,西藏曲水县结合民族特色盘活闲置资源。
-
试点分布与代表性地区
华北地区以北京昌平区、天津静海区为主,华东地区包括浙江义乌市、安徽滁州市(整市试点),华南聚焦广东珠海斗门区、海南文昌市,中西部覆盖四川资阳市(整市试点)、陕西西安高陵区等。新疆伊宁市、青海湟源县等边疆地区同步探索适应当地发展的管理模式。 -
核心改革方向
- 跨区域流转:打破本村限制,试点县内宅基地使用权可通过交易平台流转,如河南长垣县建立评估体系支持抵押**。
- 有偿退出机制:自愿退出补偿标准达8万-12万元/亩,部分地区对超面积宅基地按10元/㎡/年收费。
- 权益保障升级:城镇户籍子女可继承宅基地使用权,通过确权登记解决历史遗留纠纷。
-
政策底线与城乡互动
严守耕地红线与农民利益底线,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但允许符合条件者申请合作建房。返乡创业者可租赁闲置宅基地发展民宿产业,如云南大理市结合旅游业盘活资源。
此次试点旨在2025年前形成全国可复制的经验,需注意地区差异:具体流转规则、补偿标准需咨询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所有交易须经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程序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