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更严重
欺诈和诈骗在法律性质、后果及社会危害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律性质与行为目的
-
欺诈
属于民事行为,指通过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诱导对方签订合同,通过履行合同获取利益。行为人不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目的,仅追求合同履行带来的经济利益。
-
诈骗
属于刑事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欺骗手段直接获取他人财物,不打算履行合同义务。例如虚构事实骗取钱财后逃逸。
二、法律后果
-
民事欺诈
-
受害人可通过民事诉讼主张撤销合同或要求赔偿损失。
-
法律后果限于民事责任,不涉及刑事责任。
-
-
诈骗罪
-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数额较大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可能伴随治安处罚(如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较低时)。
-
三、社会危害性
-
诈骗 因直接侵犯财产权且可能涉及群体性危害,社会危害性更大。
-
欺诈 虽导致经济损失,但通常为个体行为,社会影响相对有限。
四、其他区别
-
合同关系 :诈骗不形成合同法律关系,欺诈则通过合同实现利益。
-
救济途径 :诈骗需通过公安、检察机关追诉,欺诈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总结 :诈骗因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需承担刑事责任且社会危害性更大,通常被认为比欺诈更严重。但需注意,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存在交叉情况(如合同诈骗属于诈骗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