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古代军职体系的分级整理,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而成:
一、高级武职
-
元帅
-
唐代:元帅、副元帅为最高统帅,统领诸军
-
宋代:兵马大元帅、都元帅等
-
元代:都元帅、元帅
-
-
将军
-
春秋晋国以卿为将军,战国后成为常设武职,历代均有设置
-
晋代: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军将军)
-
唐代:镇军大将军、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等
-
宋代:枢密直学士、枢密副学士(实际掌军权)
-
-
校尉
-
汉代:八校尉统领中央军队,品秩为“比二千石”
-
三国后:多用于封赏有功将领,逐渐降级为低级军官
-
二、中级武职
-
都司
-
正四品:征东/南/西/北将军
-
从四品:都司、城门领将
-
-
参将
-
正三品: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等
-
从三品:游击、五旗参领等
-
-
副将
-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
从二品:散秩大臣
-
三、低级武职
-
校尉
-
正五品:守备、门千总
-
从五品:营千总、卫千总
-
-
游击/协领
-
从三品:包衣护军参领、协领
-
从四品:归德中朗将、宣威将军
-
-
百夫长
-
古罗马:指挥100步兵,属于基层军官
-
中国明代:百户别称,隶属千户所
-
四、其他重要说明
-
品级体系 :以“公”“侯”“伯”为最高等级,武官品级多低于文官三公
-
编制单位 :古代军队以“校”为基本编制单位,统带校尉
-
职级特点 :高级将领常以“大”“镇”“卫”等字冠名,体现权威
以上军职体系覆盖了从秦汉到明清的主要历史时期,实际职权因朝代而异,部分职名存在重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