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急值报告制度内容18项”的具体信息如下:
一、核心制度框架
-
定义与范围
明确危急值指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检验、检查结果,涵盖住院、急诊及健康体检人群。
-
科室设置与职责
涉及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电生理科等医技科室,以及开展床边检验的临床科室,需建立危急值目录并制定阈值。
-
报告流程与确认
-
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后,需双人核对并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双方复述确认后登记;
-
临床科室接报后需立即处理,填写《危急值接受登记本》并采取救治措施。
-
-
信息记录与追溯
-
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簿》和《危急值接受登记本》,记录时间、患者信息、项目结果、通知流程等关键要素;
-
采用统一模板确保信息可追溯,定期更新危急值项目及阈值。
-
-
夜间与复检机制
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允许单人双次核对,需及时复检并核对危急值结果。
二、关键要点补充
-
危急值判定需结合诊疗规范和医院实际情况,由专业人员执行;
-
外送检验需协商通知方式,确保信息传递及时。
以上内容整合自权威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文件,未直接提及“18项”的具体细分,但涵盖核心流程与规范。如需详细条款,建议参考医院官方发布的《十八项核心制度》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