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
残疾人就业后是否能领取补贴,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一、补贴类型与就业状态的关系
-
岗位补贴
用人单位若与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安排其就业,则可申请岗位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合同类型和工龄确定:
-
1-3年 :按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发放;
-
3年以上 :按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倍发放。 - 无固定期限合同 :同样适用8倍标准。
-
-
社会保险补贴
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需为残疾人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部分地区可能额外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二、其他补贴的独立性
-
重度残疾人专项补贴 (如生活补贴、护理补贴):仅限一级、二级残疾人,每月约100元生活补贴,三级及以上可享60元生活补贴,四级及以下无补贴。
-
护理补贴 :与就业状态无关,但需符合当地规定(如重度残疾人每月约100元)。
三、影响补贴领取的关键条件
-
收入与低保标准
若残疾人通过工作获得收入且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能不再符合生活补贴的领取条件。
-
社保缴纳与用工规范
用人单位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申报就业情况并缴纳保障金,否则无法申领补贴。
四、注意事项
-
地区政策差异 :具体补贴标准及申请流程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当地残联或民政部门。
-
补贴调整机制 :若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超过规定(如超过职工总数的17%),可能触发额外补贴。
残疾人就业后并非完全不能领取补贴,但需满足岗位补贴的用工条件,同时注意收入与低保标准的限制。若对补贴资格有疑问,建议及时向相关部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