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总额
储蓄存款余额是指城乡居民在某一时点上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本(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总额。具体含义和分类如下:
一、基本定义
-
范围覆盖
包括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以及企业、机关单位等非居民的储蓄存款。
-
时点概念
指截止到某一天(如月末、季末)的存款总额,反映该时点的资金存量。
二、分类说明
-
按存款人分类
-
居民储蓄余额 :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总额,包括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等。
-
企业/机关存款 :企业、事业单位等非居民在银行的存款。
-
-
按存款类型分类
-
活期存款 :可随时存取的储蓄类型。
-
定期存款 :需按约定期限存放的储蓄类型。
-
其他存款 :包括存放同业、存放中央银行等特殊类型存款。
-
三、重要性与作用
-
银行运营核心指标
储蓄存款余额是银行利润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资金成本和收益。
-
宏观经济指标
反映居民储蓄意愿和经济活跃度,对货币政策制定有参考价值。
-
金融监管依据
监管机构通过监测储蓄余额变化,评估银行流动性风险。
四、与存款总额的区别
-
存款总额 :指银行所有存款(包括**、同业存款等)的原始金额,是动态变化的。
-
储蓄存款余额 :仅限储蓄类存款,排除**等资产项,是静态的时点数据。
五、示例说明
某银行月末统计显示,居民储蓄余额为1000亿元,其中活期存款500亿元,定期存款300亿元,存放中央银行10亿元。若某客户月初存款100万元,月末取出50万元,其储蓄余额将减少至450万元。
以上内容综合了银行、金融监管及经济统计等多维度定义与作用,涵盖储蓄存款余额的核心概念、分类及实际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