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龄30年和35年的计算核心在于缴费年限的累计差异,养老金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约1%,个人账户积累更多,35年工龄比30年每月养老金可能高出数百元。
- 基础养老金差异:计算公式为(退休时社平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 × 缴费年限 ×1%。假设社平工资6000元、缴费指数0.8,30年工龄基础养老金为2520元/月,35年则升至2940元,差额420元。
- 个人账户积累:按缴费基数8%计入个人账户,工龄35年比30年多缴5年,若月缴288元,个人账户多积累17,280元,按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计算,每月多领约124元。
- 过渡性养老金影响:针对1992年前参加工作者,视同缴费年限每多1年,过渡性养老金增加社平工资×缴费指数×1.3%。若视同缴费年限多5年,35年工龄过渡性养老金可能比30年多出500元以上。
- 误区澄清:养老金并非“五年一档”,缴费基数高低同样关键。例如按100%基数缴费35年,养老金可能比60%基数缴费40年更高。
总结:工龄差距直接影响养老金,但需结合缴费基数、社平工资等因素综合计算。临近退休者可通过延长缴费、提高基数优化待遇,而年轻人应尽早规划长期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