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基座是华为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的产教融合项目,以鲲鹏芯片、昇腾AI处理器及华为云为技术核心,旨在培养信息技术领域的高质量人才。该项目通过重构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培训、搭建实践平台,将产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目标5年内培养300万开发者,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
技术底座与核心目标
智能基座依托华为三大技术支柱:鲲鹏(高性能计算芯片)、昇腾(AI处理器)和华为云(云计算服务)。其核心是推动高校课程与产业需求对接,例如将21门鲲鹏/昇腾相关课程植入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覆盖72所重点院校,包括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 -
产教融合模式
通过“高校+企业”协同育人,华为深度参与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及实验平台建设。例如,教师可参加华为研发专家主导的研修班,学生通过开源项目、开发者大赛等实践掌握技能,并获得企业认证,提升就业竞争力。 -
学科覆盖与人才生态
项目聚焦电子科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等5大信息技术学科,培养方向涵盖云计算、AI、工业软件等新兴领域。非“双一流”院校如深圳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也参与其中,体现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视。 -
社会价值与扩展性
智能基座2.0版本新增鸿蒙、通信技术等内容,从本科延伸至研究生培养,鼓励跨学科创新。其开放性允许高校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定制课程,例如广东工业大学结合本地制造业需求开发智能制造相关实验。
提示:对于计算机或电子专业学生,参与智能基座项目可提前接触行业技术,积累实战经验;企业也可通过合作高校定向招募人才,加速技术生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