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失能和失能的核心判断标准基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受损程度,国际通行标准以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为基准:
- 轻度失能:1—2项无法独立完成,需部分协助;
- 中度失能:3—4项依赖他人帮助,属“半失能”范畴;
- 重度失能:5—6项完全无法自理,定义为“失能”。精神状态、感知觉与社会参与等综合评估结果也会影响等级判定。
-
日常生活活动(ADL)是核心指标。若老年人进食、穿衣等基础活动需他人全程辅助,或频繁发生意外(如跌倒、噎食),可直接判定为失能。而半失能者通常保留部分自理能力,如借助工具完成简单活动。
-
精神状态与感知觉沟通是关键补充。例如,认知障碍或情绪异常(如无法识别亲人)会加重失能等级;昏迷状态直接视为重度失能,清醒后需重新评估。
-
社会参与能力影响判定。若老人仅能完成个人清洁但无法参与家务或社交,可能被归类为中度失能。时间/空间定向力缺失(如迷路)也会提升失能等级。
-
疾病与康复潜力需动态考量。脑卒中、骨折等疾病是常见诱因,但通过康复训练可能改善半失能状态。例如,白天减少卧床时间可延缓功能退化。
提示:评估需结合专业机构标准,并关注个体差异。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护理能显著提升半失能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