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采矿证擅自开采矿产资源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具体量刑根据破坏矿产资源价值、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判定,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
-
法律定性
依据《矿产资源法》规定,探矿权与采矿权分离,持有探矿证仅赋予勘探资格,未取得采矿证开采即构成"非法采矿罪"。若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达10万元以上,即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
处罚标准
- 行政责任: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矿产品及违法所得,可并处50%以下罚款;
- 刑事责任:根据破坏价值,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较轻),3-7年有期徒刑(价值超30万元或造成环境严重破坏);
- 生态修复:需承担环境修复费用,若涉及保护区或濒危矿产,加重处罚。
-
关键证据
执法部门通常通过卫星遥感、现场勘查核定开采量,结合矿产品市场价格计算破坏价值。当事人主动修复环境或配合调查可酌情从轻处罚。
提示: 探矿企业应严格区分勘探与开采阶段,采矿前必须依法申领采矿许可证,避免触碰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