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画版权归属问题需根据创作主体、使用场景及合同约定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一、核心结论
AI生成作品的版权归属需分情况讨论,主要取决于创作主体、使用场景及合同约定。以下是关键要点:
二、主要归属情形
-
用户独立创作
若用户通过AI工具自主创作,且未与平台或开发者达成特殊约定,版权通常归用户所有。例如,使用百度文心一格等明确归用户平台所有权的工具时,用户可保留作品版权。
-
单位或委托创作
-
职务行为 :若AI创作属于单位任务安排(如利用单位资源),且无特别约定,著作权归单位所有。
-
委托合同 :双方明确约定著作权归属时,按约定执行;未约定时,著作权归受托人(如AI开发者),但委托人可享有限使用权。
-
-
AI开发者权益
AI模型开发者对算法、模型等核心技术享有著作权,但若用户通过AI生成作品并体现个性化表达,用户可能成为版权主体。例如,法院案例中,直接操作AI生成图片的用户被认定为主要创作者。
三、特殊场景与争议
-
素材使用争议 :若AI创作中使用了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素材,可能涉及素材提供者的著作权问题。
-
平台规则差异 :不同AI平台对用户生成内容权属规则不同,需以平台协议为准。例如,字节跳动旗下豆包、通义万相等平台默认用户保留内容所有权,但可能因包含平台知识产权而调整。
四、法律与司法实践
-
著作权法规定 :AI非法律主体,无法享有著作权,需由人类创作者或使用者承担。
-
案例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将AI生成内容中体现人类智力投入的作品认定为人类作者,保护用户权益。
五、建议
-
明确约定 :创作前通过合同明确著作权归属及使用权,避免纠纷。
-
关注平台政策 :使用AI工具时,注意平台对内容权属的规定,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