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标的三种主要评标方式如下:
一、综合评估法
-
核心特点
综合评估法通过量化指标对投标文件中的技术、商务、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最终确定中标候选人。技术部分通常占30%-40%权重,商务部分占20%-30%,价格部分占10%-30%。
-
适用场景
适用于技术复杂、投标报价差异较大的项目,如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特殊技术要求或大型设备采购。
-
评分标准
-
技术评分 :评估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合理性及施工可行性。
-
商务评分 :包括投标报价(设定合理低价区间)、质量保证措施、售后服务等。
-
价格评分 :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或基准价法计算报价得分。
-
二、最低价评标法
-
核心特点
在满足招标文件实质性要求的前提下,以投标价格最低者作为中标候选人。通过价格竞争降低工程成本,但需结合其他非价格因素(如工期、质量)综合判断。
-
适用场景
适用于标准化的通用服务或商品采购,如办公设备、材料等。
-
注意事项
-
需明确实质性要求(如性能、质量标准),避免低价抢标导致施工风险。
-
限制中小型施工企业参与,可能影响市场竞争。
-
三、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
核心特点
先进行技术标评审,筛选出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的投标人,再对商务标(含报价)进行评审,最终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投标人。
-
适用场景
适用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工程,通过分阶段评审降低风险。
-
实施步骤
-
技术标评审 :评估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确保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
商务标评审 :对通过技术评审的投标报价进行价格调整(如扣除不合理费用、风险溢价)后计算最终评标价。
-
四、其他常见方法
-
性价比法 :在综合评估法基础上,增加对投标单位综合实力(如业绩、信誉)的考量。
-
信用评价法 :重点评估投标单位的信用记录、履约能力等。
总结
三种方法各有侧重:综合评估法平衡技术、价格、服务;最低价法以价格为核心,风险较高;经评审的最低价法在价格基础上增加技术保障。实际应用中需根据项目特点、招标目标及行业规范选择合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