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目前是合法的,但需满足特定条件:需通过专业测试、具备人工接管模式,且驾驶员仍需承担法律责任。
-
法律基础与现状
国内法律已逐步明确自动驾驶的合法性,例如《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提供了法规依据。但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仍要求驾驶员为自然人,因此完全无人驾驶(无人工干预)暂未开放。 -
合法上路的条件
- 测试与认证:车辆需通过专业道路测试并取得相应资质。
- 人工接管能力:L3级及以下自动驾驶需保留人工操作模式,驾驶员需随时准备接管。
- 责任划分:事故责任通常由驾驶员或车企承担,具体依据技术缺陷或操作失误判定。
-
技术分级与合规性
目前量产车多为L2级(辅助驾驶),L3级在部分城市试点。用户需明确车辆功能定义,避免混淆“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以免引发法律风险。
总结:自动驾驶汽车合法上路需“技术合规+人工监管”,未来随着法规完善,完全自动驾驶或逐步放开。用户应关注政策更新,安全使用现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