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特长生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改为更公平的体育素养综合评价体系。这一改革旨在破除"唯特长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过等级测试、过程性评价、赛事积分等新机制保障体育人才上升通道。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取消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
2024年起,高考不再设置体育特长生专项加分,原有田径、球类等53个加分项目全部纳入"体育素养评价",作为高校强基计划、体育类专业招生的参考依据。 -
实施体育素养达标制度
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国家学生体育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掌握游泳、长跑等12项基础运动技能,初中毕业生需通过3级达标测试,未达标者需补修。 -
建立赛事选拔新通道
教育部联合体育总局推出"青少年体育赛事积分系统",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名次可折算为大学体育专业校考资格或高职院校单招优惠。
改革后三大优势
- 促进教育公平:消除"突击训练获加分"现象,城乡学生使用统一评价标准
- 提升基础体能:小学至高中每周至少3节体育课,近视率、肥胖率纳入学校考核
- 拓宽培养路径: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库",入选者可获专业训练资源和升学指导
当前政策更强调体育教育的普惠性,建议家长关注孩子日常运动习惯培养,有竞技特长的学生可重点参与教育部认证的U系列青少年赛事积累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