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四大行当指生、旦、净、丑,其中生行多为男性角色,分老生、小生、武生等;旦行代表女性角色,包含青衣、花旦、武旦等;净行俗称花脸,面部化妆夸张,性格鲜明;丑行扮演喜剧角色,鼻梁处有白粉涂妆。
戏曲中的“生”行是男性角色的统称,可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多以唱工为主,表现稳重端庄的角色,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小生则扮演青年男性,分为巾生、穷生、官生等流派,重唱腔与姿态,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武生以武术动作见长,分长靠与短打两类,擅长表现武将或侠客英姿,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旦”行代表女性角色,分类复杂且细致。按年龄和性格分为青衣(正旦)与花旦,青衣庄重端庄,以唱腔取胜,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花旦活泼灵动,擅长表演活泼少女,如《西厢记》中的红娘。另有武旦和刀马旦,分别饰演擅长武艺的女性角色,武旦动作幅度大,刀马旦需提刀骑马,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净”行特指性格鲜明或相貌奇特的男性角色,通过脸谱化妆呈现角色特点,俗称“花脸”。正净(大花脸)以唱工为主,如包拯;副净(二花脸)重表演身段与念白,如张飞;武净(武二花)则结合武艺动作,如李逵。
“丑”行以滑稽幽默为特点,分文丑与武丑。文丑多表演逗趣角色,如《拾玉镯》中的刘媒婆;武丑则需身手矫健,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丑行角色虽多搞笑,但亦有年长智者如《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深沉形象。戏曲行当通过外貌、服饰、表演程式的差异化设计,生动刻画角色类型与性格,传统中蕴含艺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