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系统,具有符号性、任意性、创造性、结构性和文化传承性五大核心特征。这些特征使语言区别于其他动物交流方式,成为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具。
-
符号性
语言由声音、文字等符号组成,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例如,"树"这个汉字与实际的树木并无内在关联,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符号的双重性(形式与意义)让语言能够高效传递复杂信息。 -
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大多不存在逻辑关联。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使用完全不同的词汇(如英语"dog"与汉语"狗"),证明语言是集体约定的系统。这种任意性使语言具有高度灵活性。 -
创造性
人类能通过有限词汇和规则生成无限新表达。儿童掌握语言规则后,可以说出从未听过的句子。这种递归性让语言能适应任何新场景,如科技词汇的持续创新。 -
结构性
语言遵循严格的层级结构:音素→词素→词汇→句子→语篇。语法规则确保信息有序传递,如汉语"主谓宾"结构使"猫抓老鼠"与"老鼠抓猫"意义截然不同。 -
文化传承性
语言承载着特定群体的历史、价值观和世界观。方言、谚语等语言形式保存着独特文化信息,如汉语成语"刻舟求剑"就蕴含古代哲学思想。语言的代际传递使文明得以延续。
掌握这些特征有助于理解语言如何塑造人类认知,以及为什么保护语言多样性对文明存续至关重要。当学习新语言时,关注其独特结构和文化内涵能获得更深层的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