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同步调整
根据2025年春季学期全国多地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义务教育阶段课间时间已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具体调整措施如下:
一、调整时间安排
-
小学阶段
-
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总时长不少于90分钟。其中包含30分钟体育活动时间,其余为其他活动(如眼保健操、社团活动等)。
-
上课时间不早于10时,小学部分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到校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休息。
-
-
初中阶段
- 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30分钟大课间,总时长不少于120分钟。同样包含30分钟体育活动时间。
二、政策背景与目标
-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改善学生视力、体质,培养运动习惯。
-
落实健康教育理念 :响应“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推动学生形成规律作息和积极生活方式。
三、实施措施
-
科学规划课间活动
-
学校需设计多样化的课间活动形式,如广播体操、跳绳、球类运动等,确保活动内容丰富且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
-
部分学校试点将午休时间延长,科学规划午休空间,保障充足睡眠。
-
-
保障活动质量
-
教师需培训掌握科学课间活动组织方法,避免形式化。
-
学校要配备充足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
四、地区差异与注意事项
-
时间调整 :全国统一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具体到校时间由各地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特殊群体管理 :对于因特殊情况需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需加强管理,保障在校安全。
以上调整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视,各地学校需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活动形式,确保政策落地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