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近日在“部长通道”上明确表示,延长课间休息时间至15分钟,旨在让学生“心里有阳光,身体能出汗”,这是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
一、计划背景与意义
延长课间时间至15分钟,是教育部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政策。这项计划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理念,强调让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参与体育活动,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从而增强身体素质和心理韧性。
二、政策实施情况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响应教育部号召,落实课间15分钟计划。例如,北京市教委明确要求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执行15分钟课间时长,鼓励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或自由活动。
三、学生的具体实践与反馈
课间15分钟的延长,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孩子们表示,他们可以打篮球、踢足球、跳绳或进行其他创意游戏,运动时间更加充裕。例如,北京小学生孙悦心提到,时间延长后,课间活动更加丰富,能玩的东西更多了。
四、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 促进身心健康:15分钟课间活动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 提升社交能力:课间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同伴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 培养创造力:学生可以自主设计游戏或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与展望
课间15分钟计划的推广,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步,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未来,随着更多学校的加入,这项政策有望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