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小学课间延长至15分钟的新政,通过增加体育活动时间、优化校园空间利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社交能力。这一改革不仅保障了每天2小时的综合运动时长,更通过传统游戏、科技互动等创新形式让课间成为学生成长的“微舞台”。
多出的5分钟课间时间,来自学校对作息表的科学调整。部分学校将课时从45分钟压缩至40分钟,或通过优化大课间时长实现“时间调剂”。南京、徐州等地学校还设置缓冲期,广泛征求家长意见,确保政策平稳落地。例如,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用15秒提示音提醒师生课间活动,而科利华中学则引入象棋机器人、智慧运动屏等科技设备,让课间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
校园空间的创造性利用是政策落地的关键。无锡南师滨湖实验学校将670平方米的闲置区域改造成“游戏乐园”,宿迁泗阳二实小在地面绘制跳房子等传统游戏图案。走廊、天台等边角空间也被激活——启东城南小学在3米宽的连廊设置投篮区,太仓高新区二小推出“运动自助餐”,满足不同学生的活动需求。
学生自主权提升是改革的亮点之一。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通过投票选出课间游戏,由学生担任“游戏团长”组织活动;北京东路小学设立“星舞台”,鼓励学生展示才艺。徐州安国镇中心小学则将汉代蹴鞠融入课间,结合乡土文化开发特色项目。这种“玩中学”的模式,既减少了追跑打闹,又促进了跨班级交流。
课间延长的深层价值在于重构教育生态。数据显示,学生近视率、肥胖率有所下降,而跳绳等运动成绩平均提升50%以上。家长反馈孩子“更开朗”“朋友更多”,教师也观察到课堂专注力明显改善。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和安全管理,让这15分钟持续释放育人效能——毕竟,课间不仅是休息的间隙,更是教育创新的“黄金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