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五分钟的落实需以学生需求为核心,通过科学规划、趣味活动设计和多方协作实现,关键亮点包括:确保时长足额、活动安全有趣、学生自主参与、校园空间高效利用,并融入教育价值。
-
保障时长与纪律
严格执行15分钟课间,杜绝拖堂或变相占用,设置缓冲期帮助师生适应新作息。例如江苏部分学校通过家校协商制定弹性方案,并安排“小小安全员”辅助管理秩序。 -
丰富活动内容
建立游戏资源库(如传统跳皮筋、数字抱团),鼓励学生投票选择或自主设计活动。南京部分学校引入“星舞台”才艺展示、科学实验角等,结合乡土特色开发汉代蹴鞠等创新项目,激发参与热情。 -
优化空间与资源
重新规划校园场地,划分游戏区、运动角等功能区域,补充器材包。农村学校可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开展徒步、舞龙等特色活动,弥补硬件不足。 -
强化教育价值
将课间与课后服务、STEM教育结合,引导学生完成观察日记、气象播报等实践任务,培养创造力。教师需参与游戏设计培训,提升活动组织的科学性与趣味性。 -
家校社协同机制
通过家长会、社区意见征集完善方案,明确安全责任边界。例如徐州沛县通过三方协商制定作息表,避免因过度保护限制学生活动自由。
课间15分钟不仅是休息时间,更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从时间分配到空间改造,从活动设计到价值观渗透,需系统化推进,最终让学生在自由奔跑中收获健康、协作与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