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错误说(试误法)是心理学中解释学习过程的核心理论之一,由桑代克提出,强调通过反复尝试、排除错误行为并强化成功行为来掌握技能或知识。其核心亮点在于:学习是渐进且盲目的,依赖行为结果的反馈(如奖励或惩罚)形成联结。
-
基本机制
学习者在面对新情境时会随机尝试多种行为,错误行为因负面结果(如失败或惩罚)被淘汰,成功行为因正面结果(如奖励或满足感)被保留。例如,猫在迷笼实验中通过不断尝试逃脱,最终学会触发开关。 -
三大定律
- 准备律:学习者的身心准备状态影响学习效果(如饥饿的动物更积极寻求食物奖励)。
- 练习律:行为重复次数越多,联结越牢固,但单纯重复不如结合反馈有效。
- 效果律:行为后果决定学习强度,奖励比惩罚更能强化行为。
-
应用与局限
试误法广泛应用于教育(如编程调试)、动物训练等领域,但被批评忽视认知过程。现代理论(如认知学习)补充了其“盲目性”缺陷,强调理解与顿悟的作用。
总结:尝试错误说揭示了行为强化的底层逻辑,但需结合其他理论优化实践。教育或训练中,合理设计反馈机制能显著提升试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