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存货成本的计算核心在于平衡采购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其经典模型为经济订货量(EOQ)公式:,其中为年需求量,为单次订货成本,为单位存货年持有成本。 该模型通过数学优化实现总成本最小化,适用于需求稳定、采购周期固定的场景。
-
经济订货量(EOQ)模型
以公式为核心,计算最优订货批量。例如,年需求量件,单次订货成本元,单位年持有成本元,则件,此时总成本最低。需注意实际应用中需调整参数以匹配动态需求。 -
存货资金占用成本法
通过公式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存货平均日成本×周转天数×存货容量量化隐性成本。若日均成本10元、周转30天、容量1000件,则占用成本为元。降低周转天数或压缩容量可显著减少成本。 -
动态调整策略
结合移动加权平均法或先进先出法(FIFO)实时核算单价。例如,移动平均法按更新成本,避免价格波动导致的偏差,尤其适用于大宗商品。 -
可变现净值监控
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售价−销售费用−税费)时,需计提跌价准备。例如,某商品成本100元,现市价90元且销售费用5元,则需计提元损失,确保报表真实性。
提示: 企业需根据行业特性选择方法——制造业适用EOQ模型,零售业可结合资金占用分析,同时需定期评估存货减值风险。动态调整与合规核算为成本优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