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135快速反应机制是一种以“1、3、5分钟”为核心目标的警务快速响应体系,通过分级响应、科技赋能和群防群治,实现重点区域1分钟、中心城区3分钟、其他区域5分钟内警力到达现场的高效处置。其亮点在于扁平化指挥、多警种融合、社会力量协同,显著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与群众安全感。
-
分级响应与目标设定
机制明确划分响应层级:核心区域(如重点场所)要求1分钟内处置,中心城区3分钟,其他区域5分钟。农村地区扩展为“15分钟快反圈”,确保城乡全覆盖。这种分级模式精准匹配警情紧急程度,优化资源调配效率。 -
“三纵三横”警务体系
纵向构建“市局指挥总台—县区局中台—派出所支台”三级联动,横向整合“区防平台(巡特警)、巡防平台(交警)、群防平台(社会力量)”,形成立体化防控网络。例如,永州通过6505个群防平台联动保安、义警,实现警情“最先一公里”处置。 -
科技与机制双轮驱动
依托警用无人机、融合通信系统及“快反135”APP,实现“天眼+地勤”协同。永州创新空中快警队伍,无人机热成像侦查火情、实时回传数据,科技支撑使响应速度提升20%以上。扁平化视频调度机制让指令直达一线,缩短决策链条。 -
“五大防控”夯实基础
通过人防(警民联动)、物防(装备标准化)、技防(智能监控)、智防(大数据分析)、制防(规范流程)综合施策。例如,整合社会视频31.2万路,建成142个智慧社区,织密风险预警网络。
总结:公安135机制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以速度、协同、智慧为核心,推动警务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其成功关键在于机制优化与科技应用的深度融合,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