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内容主要涵盖食品来源、加工、运输储存、监测及风险应对等环节,具体如下:
一、食品来源安全
-
采购与验收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检查保质期、包装完整性,避免来源不明或过期食品。
-
重点核查供应商资质,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并定期审核。
-
-
原料检测
- 对粮食、肉类等高风险原料进行快速检测,控制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污染物(如镉)及非法添加剂(如工业石蜡)含量。
二、食品加工安全
-
环境卫生
-
保持加工场所清洁,定期消毒工具和设备,防止细菌交叉感染。
-
控制环境温度,确保冷藏/冷冻设备正常运行。
-
-
操作规范
-
分区操作生熟食品,使用不同色标刀具和砧板,避免混用。
-
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和限量,禁止超范围添加。
-
三、食品运输储存安全
-
运输管理
- 保持食品新鲜度,采用冷藏/冷冻运输,避免高温/高湿环境。
-
储存条件
-
食品离地离墙存放,定期检查容器密封性,防止串味和污染。
-
冷冻柜定期除霜,确保冰霜厚度符合标准。
-
四、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应对
-
监测体系
-
建立食品抽检机制,对市场流通食品进行定期检测。
-
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施专项管控,规范企业生产流程。
-
-
应急响应
-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流程。
-
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并整改,落实追溯机制。
-
五、其他关键控制点
-
人员卫生 :岗前培训、每日晨检,规范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
食品留样 :双人核对留样量,使用电子秤计量,确保可追溯性。
以上清单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细化方案,并定期进行自查和第三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