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证的施工方案需经监理签字确认后方可实施,核心在于确保方案符合法规标准、安全措施到位且具备可操作性。监理签字前需严格审查专家论证意见的落实情况,重点核查方案完整性、风险预案有效性及各方责任划分,签字后仍需动态监督施工过程与方案的匹配性。
-
签字前置条件:监理需确认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并完成修改,包括施工工艺可行性验算、应急预案针对性、五方责任主体(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会签记录等。例如深基坑工程需附专家组的力学计算复核意见,高支模方案需提供支撑体系荷载模拟数据。
-
审查关键项:
- 合规性:对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安全管理规定》逐条核验,如基坑超5米、模板搭设超8米等强制性标准;
- 可追溯性:检查方案编号、版本号及修改说明,确保与论证报告一致;
- 权责明确:总包与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需共同签字,监理需加盖执业印章。
-
动态监管机制:签字后监理应建立专项检查表,定期核实施工进度与方案的偏差,尤其关注专家提出的“修改后通过”条款(如起重设备安装的旁站监督频次)。发现重大变更时需重新组织论证。
提示:监理签字既是法律程序也是技术兜底,建议采用“双签字”制度(专业监理工程师初审+总监理工程师终审),并留存专家质询记录作为追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