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汝运教授是中国药物化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以抗血吸虫病新药、金属解毒药物等重大成果闻名,被誉为“化学药理学”创立者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先驱。他放弃英国优厚条件回国投身科研,主导研发的二巯基丁二酸钠成为全球首个被仿制的中国原创药,其学术眼光领先国际十年,培养出陈凯先、蒋华良等院士级人才,毕生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20余部。
-
求学与归国报效
1918年生于上海松江,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1953年毅然回国,加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参与组建国内新药合成研究体系。早期研制巯锑钠缓解血吸虫病治疗难题,开创肌肉注射锑剂先例。 -
重大药物研发
领导团队将巯锑钠原料二巯基丁二酸钠发展为广谱金属解毒药,载入《中国药典》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基本药物;参与创制抗疟药蒿甲醚、首个国产喹诺酮类抗感染药安妥沙星,合成脑啡肽推动针刺镇痛研究。 -
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
70年代率先在国内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开发量子化学计算程序MQM81/82,推动药物构效关系研究;倡导化学与药理学科交叉,编写《化学药理学》教材,奠定我国“化学药理学”基础。 -
育人精神与学术影响
担任《药学学报》等十余种期刊编委,培养数十名博士,包括两位中科院院士;90岁仍坚持阅读学术期刊,其“边干边学”理念影响深远。2006年获何梁何利奖,2010年逝世后被誉为“淡泊名利的药学泰斗”。
嵇汝运教授用一生诠释了科学家精神,其成果至今惠及全球患者,他的故事激励着新一代科研工作者投身原创药物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