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未落实身份识别的主要原因包括流程执行不严、沟通协作不足、系统设备缺陷及环境干扰等,这些因素直接威胁患者安全并增加医疗风险。
-
流程执行疏漏:部分护士未严格遵循“双人核对”或“反问式核对”制度,尤其在繁忙时段易简化步骤,仅依赖床号或主观判断,导致身份混淆。例如手术前未核对腕带信息,险些接错患者。
-
沟通协作断层:交接班或跨科室协作时,信息传递不完整或未使用标准化术语,如未明确交代患者特殊标识,引发后续操作错误。
-
系统与设备问题:电子病历故障、腕带易脱落或标识不清等技术缺陷,阻碍准确识别。部分医院未定期维护设备,加剧操作风险。
-
环境与人为因素:嘈杂环境、紧急情况或护士超负荷工作分散注意力,加之患者语言障碍或拒绝佩戴腕带,进一步增加识别难度。
提升身份识别准确性需从制度执行、技术优化及团队培训多维度改进,同时鼓励患者参与核对,构建更安全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