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错误不良事件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制度执行、人员素质、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
制度执行不严格
-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如未核对患者姓名、药物名称、剂量及有效期,导致身份识别错误或用药失误。
-
签名流程不规范,缺乏三严作风(严格、严肃、细致),易引发责任推诿。
-
-
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
护士对药物知识、剂量计算(如mg与g混淆)及临床经验不足,易产生操作误差。
-
医生对医嘱问题重视不够,未及时反馈错误医嘱,或新护士未严格执行医嘱流程。
-
-
信息沟通与核对机制缺陷
-
口头医嘱缺乏书面记录,信息传递易失真或遗漏。
-
护士与医生之间核对不及时、不完整,导致医嘱执行偏差。
-
-
工作环境与压力因素
-
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多任务处理易分散注意力,增加操作失误风险。
-
医疗环境布局不合理(如药品摆放混乱),影响核对效率。
-
-
培训与责任意识薄弱
-
护士缺乏用药知识和操作规范培训,易形成定势性错误。
-
部分医护人员对医嘱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时存在侥幸心理。
-
总结 :医嘱错误多由制度漏洞、人员技能不足、沟通不畅及环境压力共同作用导致,需通过强化制度执行、加强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及改善环境等多方面措施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