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最长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北半球白昼最长、日照时间最长的时刻,但并非夏季正式开始的时间。具体含义如下:
-
基本定义
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黄经90°)的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大。
-
气候特征
虽然白昼最长,但夏至并非一年中最热的时刻。民间有“夏至不热,三伏数头伏”的说法,实际高温通常出现在夏至后的三伏天。
-
节气意义
-
自然转折点 :夏至是太阳北行至极致后开始南移的节点,此后北半球白昼逐渐缩短,夜晚变长。
-
农事指导 :古人依据夏至调整农事活动,如播种、收割等。
-
文化习俗 :部分地区保留拜神祭祖等传统活动。
-
-
与夏季的关系
立夏(约5月5-6日)才是夏季的开始,夏至是盛夏的转折点,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植物进入旺盛生长期。
总结 :夏至以白昼最长为标志,兼具自然、农事和文化价值,但需注意其与夏季实际气候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