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中的新套路主要涉及虚假宣传、费用陷阱和就业承诺等方面,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虚假宣传与夸大承诺
-
高薪工作承诺 :不法机构以“培训后高薪”为诱饵,实际培训内容与工作无关或质量低下。
-
虚假师资背景 :夸大教师学历或企业资源,使用模糊描述误导求职者。
-
包就业保证 :承诺“保送保过”或“无效退款”,通过高额学费转嫁企业亏损。
二、费用陷阱与隐性收费
-
培训费转嫁 :以“入职培训”名义收取高额费用,或要求**支付。
-
捆绑付费项目 :签订含培训费的劳动合同,或以“免费培训”诱导后收费。
-
其他隐性支出 :收取服装费、设备费等额外费用。
三、就业承诺与岗位不符
-
虚假岗位 :承诺的“内推名额”或“高薪岗位”实际不存在,或与专业无关。
-
入职后变岗 :以“技能提升”为名,安排新员工从事与培训无关的工作。
四、培训内容与效果
-
脱节课程 :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或采用“数字化计划”敷衍了事。
-
低质量教学 :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缺乏实操性,导致新员工难以掌握技能。
五、其他套路
-
免费培训陷阱 :以“免费岗前培训”为诱饵,实则筛选客户或后续收费。
-
偷梁换柱招聘 :招聘时承诺岗位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符,如“储备人员”变保险业务员。
建议 :求职者应仔细核实培训机构资质,签订合同时明确费用明细,避免轻信“包就业”承诺,优先选择正规企业或政府认证的岗前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