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无薪资再上岗是否属于诈骗?关键要看是否存在虚假承诺、诱导**、培训与承诺严重不符等行为。 若机构以高薪岗位为诱饵,要求求职者自费培训或**支付学费,但后续未兑现就业承诺或薪资远低于宣传,则涉嫌欺诈。此类套路常见于“招聘转培训”骗局,本质是以培训之名行敛财之实。
-
虚假宣传与诱导**是核心手段
不良机构常发布“零经验高薪”岗位吸引求职者,面试时贬低能力并推销付费培训,甚至诱导签订**协议。例如,承诺“培训后月薪7000”,实际薪资仅2000元,导致受害者背负债务。 -
法律明确界定诈骗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财物即构成诈骗。若机构收取高额费用后未提供有效培训或就业,且涉案金额超3000元,可追究刑事责任。 -
识别骗局的三大信号
- “免费试学”后收费:先以免费体验吸引,再施压付费。
- 模糊合同条款:回避具体薪资、就业保障等细节。
- **捆绑:要求通过指定机构**,并声称“工资抵扣”。
求职者需警惕“低门槛高回报”陷阱,保留合同、聊天记录等证据,遇骗局及时报警或向劳动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