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城市政策灵活,平台审核不严
关于未办理双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仍能跑滴滴的问题,需结合政策法规和平台规则综合分析:
一、政策法规层面
-
双证是合法运营的必要条件
根据2020年5月1日起实施的“双证”政策,全国网约车司机必须同时持有驾驶员证和运输证,否则属于非法营运,面临1万-3万元罚款。
-
部分地区政策存在差异
-
部分城市对网约车准入要求较宽松,可能允许未持双证的司机在满足条件后接单;
-
其他地区则严格执行双证要求,未持证司机无法通过平台派单。
-
二、平台规则与监管差异
-
注册审核机制存在漏洞
滴滴平台在司机注册时仅进行基础证件审核(如身份证、驾驶证),对证件的动态管理(如过期、注销)审核不实时;
- 若司机在注册后补证,平台可能因信息滞后仍允许其接单。
-
合规分激励机制的影响
部分城市(如张家口、唐山)通过调整合规分规则,对双证司机给予更高加分(如加80分),间接鼓励司机办理双证。
三、实际运营中的灰色地带
-
“黑车”司机利用政策漏洞
未持双证的司机常通过以下方式规避监管:
-
注销网约车类别但保留驾驶证;
-
使用他人证件注册;
-
依赖地方政策差异(如某些城市合规分调整前)。
-
-
滴滴的合规压力与调整
近年来滴滴在多地推出新规,强化对双证的审核(如3月14日起部分城市调整合规分),但仍有部分司机因处罚风险选择继续运营。
四、建议与风险提示
-
合法合规是长期保障 :办理双证可避免罚款、车辆扣留等风险,且符合政策要求;
-
平台与司机责任共担 :司机需配合平台审核,平台应加强动态监管;
-
关注政策动态 :不同城市政策差异较大,需及时了解当地新规。
未持双证跑滴滴的现象是政策执行与市场需求博弈的结果,但存在法律风险和运营隐患,建议司机依法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