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行股吃股息虽能提供稳定现金流,但存在分红可持续性弱、利润侵蚀风险、周期波动大等显著缺点,需警惕“高股息陷阱”。
-
分红承诺的脆弱性
银行分红依赖资本充足率,监管趋严或利润下滑时可能被迫削减分红。例如部分银行因资本充足率压力将分红率从30%降至20%,中小银行风险更突出。 -
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净息差收窄至1.5%的盈亏线,叠加政策让利实体经济(如房贷利率下调),银行需通过拨备调节勉强维持分红,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
隐性风险资产暴露
房地产不良**率攀升、区域性银行关注类**占比超5%等问题可能突然冲击利润,导致分红骤减甚至暂停。 -
周期波动双重打击
经济下行期净息差收窄与坏账增加同步发生,股价下跌可能抵消股息收益,形成“越跌越买”的被动局面。 -
高负债分红的矛盾
部分银行资产负债率超70%仍维持高分红,实为透支资本金,未来可能通过定增稀释股权,损害长期投资者利益。
总结:银行股股息并非“躺赚”,需综合评估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及经济周期。投资者应避免盲目追高股息率,优先选择净息差>1.8%、拨备覆盖率>150%的稳健标的。